自1995年本會自組隊為漢族女姓首位成功登頂聖母峰創下很多紀錄,本會每星期二至日皆由各隊安排登山活動,歡迎有興趣的民眾上網查詢加入登山的行列。本會並與各政府機關配合辦理「玉山有約」、「雪山有約」、「嚮導授證」、「安全登山研習」等,教導民眾樂山、愛山、敬山。
國際健行聯盟(IML)及國際市民體育聯盟(IVV)皆為國際上戮力推動健行活動之重要組織。本會亦為優良之會員國每年十一月的第一個星期六.日乃舉辦「台灣國際快樂健行大會」,每年亦有二百多名外國健行友人來台健行,一同以健行促進友誼、開闊視野,每年本會亦帶隊出國健行,以健行連結國際將台灣帶向世界舞台邁向國際。
從登山運動中獨立之溯溪運動,以沿著溪谷逆流而上需要視地形而進行技術性攀登,如瀑布或巨石。不同於攀登(Climbing)已成為另一項專業運動競技,專門的溯溪活動也多盛行於日本及台灣。本會本著推展安全溯溪運動,並期望能帶領更多人進入溪谷體驗其美。
中華民國山岳協會為國際山岳聯盟(UIAA)、國際競技攀登委員會(IFSC)、亞洲山岳聯盟(UAAA)、亞洲競技攀登委員會(AFSC)之正式會員。本會設攀登委員會負責國際比賽之選拔、訓練與參賽,全國巡迴賽之策劃執行,以及裁判、教練、定線員及攀登嚮導制度之推動。
本會為支持國家山域政策發展,依據教育部體育署山域嚮導資格檢定辦法規定,目前申請為登山、溯溪兩類嚮導之執行機構。因各地域需求而設計有不同的課程內容,例如北部場次以廣泛而深化的山域知識為設計主軸,東部則設計為高山實務性師徒制之特色場次。
一、宗旨:
(一)我國山域資源豐富,登山健行運動具備可近性、便利性及互動性等特色,茲為有效運用,以鼓勵國人建立規律運動習慣,並透過運動促使民眾認識在地文化、人文、景色與風光,特依循教育部體育署推動「全國登山日」政策,舉辦106年全國登山日北部場活動,期透過亮點活動號召,蓬勃我國健行登山運動風氣,以達強化國力,健康國民之效。
(二)體育運動是國際性共通語言,登山健行更是促使國際友人與在地交流體驗之管道之一。根植當下,期透過本案之推動蓬勃國內登山健行運動風氣;展望未來,期讓登山健行運動為我國與他國搭建堅實友情之橋梁。
二、目的:
(一)質量並重:擴展全國登山健行風氣,倍增運動人口。
(二)風氣提升:促成國人建立常態規律運動習慣。
(三)個人發展:認知登山健行可促進身體健康之良好影響,不斷強化自身。
(四)安全自律:推廣山野運動安全之重要性,建立登山健行安全自律之自主性。
(五)行銷交流:擴展登山健行之層面,讓國人深入全國各地或外國之活動內涵,互相交流行銷臺灣。
(六)服務量能:強化社團之服務面向,導入人性化之優質服務,並能推及山野運動技能,確保運動之安全。
(七)產業發展:促進登山健行相關產業發展,繁榮經濟提昇就業。
三、指導單位: 教育部體育署
四、主辦單位: 中華民國山岳協會
五、協辦單位: 中華民國健行登山會
中華民國山難救助協會
台灣山岳文教協會
六、活動日期:民國106年10月21日(六)AM8:00~12:30
七、活動地點:新北市中和區南山褔德宮活動中心廣場
八、活動人數:預定5,000人以上
九、路線行程:
(一)綠線:捷運南勢角站(2號出口)→興南路三段→47巷登山口→竟南宮→圖書館→中央會場(約5公里步行1.5小時內完成)
(二)藍線:捷運南勢角站(3號出口) →興南路三段→褔德宮登山步道→觀音寺→中央會場(約6公里步行2小時)
(三)紅線:捷運南勢角站(4號出口) →興南路二段→華新街→華夏技術學院→牛埔稜線→好地方→褔德宮→下中央會場(約8公里步行2.5小時)
活動場次:臺北場(i運動-點我報名)
(北部場預計9月15日中午12點開始報名,一律網路報名,不接受電話報名)